在教育机构被诱导分期贷款,我该如何维权?

近年来,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为了吸引学生报名,采用各种手段诱导学员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缴纳学费,结果却让不少学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维权成为了许多受害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出发,根据相关法律条款给出应对方法,并引用两个具体的案例帮助理解。一、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教育机构以欺诈或误导的方式促使学员签订贷款合同,学员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了消费者享有知情权、选择权等基本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二、应对方法……

Posted on

定金和订金,有何不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有关“定金”和“订金”的说法,尤其是在购物、租房或是买车买房等场合。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甚至有时候会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定金”和“订金”在法律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区别。一、定义上的差异。定金:这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一方预先向另一方支付的一定金额的金钱,作为合同履行的保证。它是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用来确保双方能够按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订金:订金则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预付款,它并不具备定金那样的担保性质。订金通常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前,一方为了表示诚意而向另一方支付的一部分款项。二、法律性质上的差异。接下来,我们看看两者在法律性质上的不同:定金: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是一种担保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且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如果支付定金的一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若接受定金的一方违约,则需双倍返还定金。订金:并不具备……

Posted on

“手滑”转错账,对方拒不退还怎么办?

如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微信、支付宝还是各大银行的APP,转账变得越来越便捷。然而,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小心转错账。当你发现自己转错了钱,对方却拒绝退还时,该怎么办呢?别急,本文将为你提供几个实用的解决步骤。1.核实转账信息。首先,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转错了。检查一下转账记录中的收款人姓名、账号、转账金额等信息是否与预期的一致。有时候,问题可能只是一个小误会,确认信息可以帮助快速解决问题。2.联系收款人。如果确认是转错了,立即尝试联系收款人。大多数情况下,收款人会愿意配合返还错转的资金。你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多种方式联系对方,礼貌地说明情况,并请求对方退款。3.保存……

Posted on

中介“跑路”,房东可以向租客追索租金吗?

在房屋租赁市场上,中介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房东往往会感到十分头疼,因为他们可能会面临租金收不到的困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房东能否直接向租客追讨租金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中介“跑路”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生活。为了方便快捷地找到合适的房源,很多人会选择通过房屋中介来租房。中介公司通常会与房东签订租赁合同,然后再将房屋转租给租客。这种方式看似简化了租房流程,但也增加了中介公司“跑路”的风险。二、房东能否直接向租客追讨租金?在中介“跑路”的情况下,房东是否有权直接向租客追讨租金取决于多个因素……

Posted on

抚恤金是否属于遗产,立下的遗嘱是否有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比如亲人去世后留下的财产如何分配,以及像抚恤金这样的款项是否可以作为遗产来继承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到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更是直接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抚恤金是否属于遗产,以及立下的遗嘱是否有效。一、抚恤金的概念。抚恤金通常指的是自然人去世后,由其生前所在单位或者社会保障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发放给死者近亲属的一种经济补偿金。它旨在为失去亲人的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缓解失去家庭支柱后的经济压力。二、抚恤金是否属于遗产?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抚恤金则是自然人去世后才由有关单位发放给其家属的款项,不属于死者生前的财产。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抚恤金并不属于遗产范畴,不能通过遗嘱的方式进行处理或分配。三、立下的遗嘱是否有效?……

Posted on

未办理收养手续,养女能获得养父的死亡赔偿金吗?

在生活中,有些家庭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办理正式的收养手续,但这并不意味着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不存在实质上的抚养关系。那么,如果没有办理收养手续,养女在养父去世后,是否能够获得养父的死亡赔偿金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未办理收养手续的法律地位。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收养关系的确立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收养登记。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家庭可能没有完成这些手续。尽管如此,只要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关系,并得到了周围社区或相关机构的认可,那么即使没有正式的收养手续,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关系仍然受到法律保护。二、案例分析:事实抚养关系的认可。比如,在一个具体的案例中,屈某与翟某在未办理收养手续的情况下收养了小丽。尽管没有办理收养手续,但由于……

Posted on

网约车私下交易,发生事故致4名乘客受伤,谁来担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约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便利的同时,一些网约车司机为了逃避平台费用,选择私下交易,即取消平台订单,改为线下交易。这种行为虽然暂时节省了成本,但却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最近,湖南省东安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就为我们揭示了私下交易背后的责任归属问题。一、事件回顾。2023年1月,杨某与朋友肖某及其两位亲属计划回老家探亲。肖某通过正规网约车平台预约了一辆顺风车。然而,在平台派单之后,司机刘某彬与肖某取得了联系,并私下协商取消了平台订单,改为线下交易。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由于刘某彬的操作不当,车辆撞上了路边的树木,导致杨某等四名乘客受伤。二、责任划分。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显示,司机刘某彬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而四位乘客则不负责任。随后,杨某等人将刘某彬、东莞市某汽车租赁公司以及某财产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因事故导致的各种损失。法院审理后认为……

Posted on

子女获赠房产后未尽赡养义务,老人能否收回房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是为人子女的基本道德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财产问题日益复杂,特别是涉及到房产等重大资产时,更是容易引发纠纷。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子女获赠房产后未尽赡养义务,老人能否收回房产的问题。一、赠与房产与赡养义务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父母赠与子女房产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意味着,一旦房产过户完成,原则上赠与行为即告成立。然而,赡养义务作为一种法定义务,并不会因为房产的赠与而消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子女对父母具有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即使房产已经过户,子女仍有义务赡养父母。二、老人收回房产的可能性……

Posted on

“借名买房”引纠纷,房子究竟归谁所有?

由于限购政策、贷款资格限制等因素,一些人选择“借名买房”的方式来实现购房愿望。然而,“借名买房”往往伴随着法律风险,一旦出现纠纷,房子究竟归谁所有?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什么是“借名买房”?“借名买房”是指实际购房人(借名人)由于种种原因,借用他人(出名人)的名义购房,并将房产登记在出名人的名下。这种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较为普遍,尤其是在限购政策严格的城市里。二、“借名买房”存在的风险。虽然“借名买房”看似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实际上存在不少风险:信任危机:一旦双方的信任关系破裂,出名人可能不愿意配合借名人进行房产过户。法律风险:如果借名买房是为了规避限购政策等法律规定的,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相关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经济风险:出名人可能会擅自出售房产或设定抵押,导致借名人面临经济损失。三、案例分析:房子究竟归谁?……

Posted on

黄昏恋引发200多万元遗产纷争,两份遗嘱以谁为准?

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黄昏恋”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然而,老年人的再婚不仅仅是情感的选择,往往还伴随着复杂的财产问题。今天,我们来探讨一起发生在长沙的遗产继承纠纷案例,看看法院是如何处理这种复杂情况的。一、案情回顾。福爷爷(化名)在妻子离世后,遇到了66岁的素奶奶(化名)。两人在2003年10月登记结婚。婚后,福爷爷将自己的银行卡和存折交由素奶奶管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福爷爷的健康状况恶化,需要住院治疗。此时,福爷爷的子女发现素奶奶从福爷爷的银行账户中取走了大量款项,累计达到224万元。二、两份遗嘱,内容相悖。面对巨额财产的流失,福爷爷在2023年3月28日,在两名合法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

Posted on

股权只留给儿子一人,这份打印遗嘱有效吗?

在处理遗产问题时,遗嘱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敏感的话题。近期,一起关于遗嘱有效性的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位老人在遗嘱中明确表示将其股权只留给儿子一人,这份打印遗嘱的有效性成了讨论焦点。那么,这份打印遗嘱到底有没有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案情回顾。2018年3月,周某的父亲周老在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某及案外人刘某、肖某的见证下,立下了一份打印遗嘱,将自己拥有的某股份合作公司的永久股权指定由周某继承。遗嘱上不仅有被继承人周老的签字和指纹,还有两位见证人的签字。然而,当周老于2022年2月去世后,周某在要求股份合作公司变更股权时遇到了阻力,其他兄弟姐妹拒绝配合,并质疑遗嘱的真实性。二、法律分析……

Posted on

情侣分手,百万粉丝账号归谁有?

如今,新媒体平台成为了许多网红和大V展示才华、吸引粉丝的地方。但当感情出现问题时,这些账号的归属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最近,闽侯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背后的故事吧。一、案例回顾。小美和小伟是一对曾经的情侣,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有着一个拥有200多万粉丝的账号。这个账号最初是由小美注册并运营的,后来为了直播需要,进行了实名认证,认证人变成了小伟。但是,当两人分手后,小伟拒绝将账号归还给小美,并更改了登录信息,这让小美非常苦恼。二、法律角度解析。在这起案件中,闽侯法院最终裁定账号归小美所有,小美需向小伟支付一定的补偿金,并由小伟配合变更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那么,法院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决呢?……

Posted on

老人有收入,能否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

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人虽然自己有一定收入,比如退休金或者其他投资收益,但他们仍然希望能够从子女那里得到一定的赡养费。那么,老人有收入的情况下,还能否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一、赡养义务的本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赡养父母是每一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表明,无论父母是否有收入,子女都有义务照顾和支持自己的父母。二、收入与赡养费的关系。尽管法律上明确了赡养义务的存在,但在实践中,老人是否可以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待。经济状况:如果老人的生活水平较低,现有的……

Posted on

孝敬老人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侄儿并非法定继承人,但尽到了照顾义务是否可以继承遗产?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孝敬老人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权益的保护,其中就包括遗产继承问题。那么,如果一个侄儿并非法定继承人,但在老人的晚年尽到了照顾义务,他是否可以继承遗产呢?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人主要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直系亲属。而在现实中,有些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比如没有直系亲属的老人,他们的遗产又该如何处理呢?二、非法定继承人尽到照顾义务的情况。对于那些没有直系亲属的老人,如果有一个侄儿或其他非法定继承人,例如侄女、外甥等,在老人的晚年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那么这个非法定继承人是否可以得到一定的遗产呢?……

Posted on

祖辈帮父母辈带娃,老人索要“带孙费”,是否合理?

在当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年轻父母因工作忙碌,不得不将照顾孩子的重任交给家中的老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关于老人是否可以向子女索要“带孙费”的话题,逐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老人索要“带孙费”,到底合不合理呢?一、法律角度。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只有在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无力抚养子女的特殊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才对孙子女或外孙子女负有抚养义务。换句话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帮子女带孩子,更多地是出于亲情和爱,而非法律上的强制要求。二、现实情况。尽管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祖辈必须抚养孙辈,但现实中,祖辈帮助带孩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在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老人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照看孙辈的责任。而在城市……

Posted on

父母均健在,可否认定祖父母与孙子女形成事实抚养关系?

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家庭中的孙子女可能会长期与祖父母共同生活,由祖父母承担起主要的抚养责任。那么,在父母均健在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认定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关系呢?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法律规定,探讨这一问题。案例回顾:邓某某是岳阳县柏祥镇的一位村民,他的儿子邓某甲因患尿毒症做了肾移植手术,术后邓某甲需要定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并且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邓某甲的妻子没有稳定的工作。为了帮助儿子的家庭,邓某某不仅通过维修电器赚取额外收入,还承包了150亩的土地种植农作物,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在此期间,邓某甲的子女陆续出生,并与祖父邓某某共同生活。不幸的是,2023年邓某某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去世。由于邓某某生前一直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其孙子女便将肇事者及其投保的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被抚养人生活费。然而,保险公司辩称……

Post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