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程序中,一些被执行人常常采用各种手段来隐藏或转移其名下的财产,以制造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从而阻碍法院的执行工作。基于丰富的办案经验,本文归纳了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常见手法及其应对策略,供读者参考。
一、被执行人通过假离婚转移财产至配偶名下
一些被执行人在诉讼或执行阶段,与配偶串通,通过协议离婚将财产全部转移给配偶,并在离婚后办理产权变更,造成其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但实际上仍共同生活。
应对策略:
- 申请律师调查令: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律师调查令,获取离婚协议书及财产权属登记信息,以便了解财产转移的具体情况。
- 申请法院措施:向法院申请对已转移财产采取措施,如查封、冻结等。
- 提起撤销之诉:如果法院未采取相应措施或申请人认为措施不当,可以及时提起撤销之诉,确认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并要求法院继续执行。
二、被执行人将财产转移至子女名下
有的被执行人为规避执行,通过赠与或低价转让方式将财产转移给子女,并办理产权变更,造成名下无财产。
应对策略:
- 申请律师调查令:调查被执行人家庭成员的财产信息,尤其是财产变更的情况。
- 另诉撤销行为:如果发现债务产生后财产转移,可以另诉撤销赠与或买卖行为,并要求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将财产转移至其他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等)名下,也可以采取类似措施追回财产。
三、被执行人虚构债务,通过虚假诉讼转移财产
部分被执行人通过虚构债务并与第三人串通,提起虚假诉讼,通过法院调解后执行,将财产转移。
应对策略:
- 调取相关诉讼和执行卷宗:申请调取相关诉讼和执行卷宗,仔细分析债权债务的真实性,调查被执行人与第三人的关系。
- 申请法院监督:若涉嫌虚假诉讼,应向法院申请监督,并向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提出控告,追究虚假诉讼罪。
四、被执行人使用他人银行卡或微信进行收支和消费
有些被执行人使用他人银行卡收取款项,注册微信进行消费,以隐藏真实经济状况。
应对策略:
- 与执行法官沟通:与执行法官沟通,要求通知被执行人到法院接受调查。
- 检查手机支付情况:检查被执行人的手机微信和支付宝,查看支付情况。
- 申请司法拘留: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可以申请司法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
五、被执行人玩失踪,逃避法院联系
一些被执行人通过拒接电话、更换号码等方式,使法院无法联系,从而逃避执行。
应对策略:
- 寻找被执行人:如果被执行人无视法院财产报告令,恶意躲避,申请执行人只需找到被执行人,即可申请司法拘留。
结语
在司法实践中,应对被执行人的逃避行为,申请执行人应当细致调查财产线索,密切关注被执行人的行踪,并及时提交相关证据给法院。通过法院的查控措施或另行起诉追回财产,同时追究被执行人的法律责任,迫使其履行义务。这样不仅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